随着夏季到来,很多朋友不惧酷暑,把户外活动提上了日程。
据数据显示,恙虫在夏天经常出没,它特别喜欢叮咬人,每年的6-8月为其流行高峰。
如果忽视其危害性,一不小心就可能“一命呜呼”了!
什么是恙虫病?
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,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。恙虫病东方体,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,常居住在鼠类身上。
恙螨幼虫从老鼠身上吸血后,当我们在草地上工作、活动或坐卧时,被这种小虫虫叮咬后就会得病。
恙虫,其实不是虫,它叫恙螨,是螨的一种。它的体型其实很小,还不到一毫米,肉眼基本不可见,小到我们被叮咬后都毫无知觉,所以我们也叫它“隐形杀手”。
我们常说的“别来无恙”中的“恙”,指的就是这种虫子,后来慢慢演变成一句关心的问候语,意思为最近没有恙虫病吧,可见这个小虫子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令人印象深刻和害怕。
恙虫病会有什么表现?
恙虫病和感冒症状相似,主要为发热,伴寒战、头痛、全身酸痛、疲乏等,没有特异性表现,比较有特征性的是,被咬的地方可出现焦痂或溃疡,但是它非常隐蔽,多见于腋窝、外生殖器、腹股沟、会阴、肛周和腰背等处,因为这“小家伙”喜欢潮湿温暖的地方,所以诊断恙虫病非常困难,很多会被误诊为感冒,患者因未及时诊治,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。
恙虫病潜伏期一般为10-14日,起病多突然,体温迅速上升,可达39-40℃以上,常伴有畏寒寒战、剧烈头痛、恶心呕吐、四肢酸痛等。本病自然病程为17-21日,经特效药物治疗后病程有明显缩短。焦痂和溃疡为该病特征之一,恙螨幼虫叮咬处先出现红色丘疹,成水疱后破裂,中央坏死,结痂呈褐色或黑色,称为焦痂,痂皮脱落后成小溃疡。一般无痛痒感,偶尔继发化脓。多数病人一般只有一个焦痂。但也有多个者。因幼虫喜潮湿、气味较浓的部位,故焦痂多见于腋窝、腹股沟、会阴、肛门等处。焦痂周围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,压痛而可移动,不化脓,消失较慢。
皮疹也是常见临床表现之一,为斑丘疹,暗红色,加压即退,少数为出血性,一般为3-5mm,以胸背和腹部居多,向四肢发展,一般持续3-7日后逐渐隐退。
恙虫病是如何传播的?
恙虫病主要流行于啮齿类动物中,带病原动物有20多种,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,如沟鼠、黄胸鼠、家鼠、田鼠等。鼠类感染后多无症状,而在体内长期保存病原体,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。人得病后血液中也存在病原体,但由于恙螨幼虫叮咬人类属于偶然现象,所以人不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。
恙螨(也有时叫红臭虫或收割螨)是一类生活在草地、灌木与藤本植物中的螨。全世界已知约有3000余种。我国已记录有420余种。传播该病的恙螨主要为地里纤恙螨。恙螨很微小,成虫长度小于1mm,色橘红、红色或淡黄色,多集居于杂草丛生的丛林中。当受感染鼠类经过幼虫时,幼虫附着鼠体吸取组织液,同时自鼠类获得病原体,变为带病原体幼虫,其发育为成虫后仍可带病,并经卵传给下一代幼虫。而带病原体幼虫在叮咬健康鼠时,也可将病原体感染健康鼠,如此循环往复。而当人在疫区工作、休息时,受感染幼虫叮咬时即可能被感染。人与人之间不传染此病,也无接触病人导致传播的报道。
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,从事野外劳动者,或与草地频繁接触的人群易患本病。男性略多于女性,得病后人对于同株病原体可保持持久免疫力,但对不同株的免疫仅可维持数月。
恙虫病的预防
一、消灭传染源
主要是灭鼠,采用各种捕鼠器与药物灭鼠等相结合的综合灭鼠措施。
二、切断传播途径
主要是改善环境卫生,在房屋四周清除杂草以防恙螨滋生;在屋内外及可疑场所喷洒杀虫剂以杀灭各种节肢动物;垦殖荒地以驱除啮齿动物。
三、保护易感人群
在疫区工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,扎紧裤脚袖口,涂抹防虫剂以避免恙螨幼虫叮咬;露宿时应将地面及周围杂草铲除烧掉,并撒上灭虫药物。目前无相关疫苗用于预防。
1、若有户外活动,个人请做好自我防护,可扎紧袖口、裤管口,尽量把衬衣扎入裤腰内,另外,身体外露部分,如手、颈、耳后以及小腿等处可涂擦避蚊油,会有一定的防护作用。户外活动后还需及时换衣、洗澡或擦澡,重点擦洗腋窝、腰部、会阴等皮肤柔软部,这样可减少或避免被恙虫叮咬。
2、不要在草地坐卧,避免在草丛、树枝上放置脱下的衣帽等。
3、户外活动时不妨试试驱蚊香囊,香囊可佩戴在颈部、手腕、腰间、脚踝或放置在床头、书桌。带婴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,可将香囊放于婴儿手推车内。
恙虫病的治疗
恙虫病并不可怕,不会人传人。一旦发现患者身上有焦痂时,医生会给予对症治疗,期间患者注意休息,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,补充营养,一般很快就能痊愈。若患者没有及早就医,就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,危及自身生命安全。
恙虫病可防可治,只要及时注意
就不会危及生命。
夏季是恙虫病的高发时期,
请收下这份科普指南,
度过“安然无恙”的“快乐一夏”吧!
来源:岳阳疾控
制图:郑依茗(实习生)